富有創業精神的浙江,其市場主體密度不斷攀升,再創新高。
市場主體密度再創新高
來自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575.3萬戶,同比增長12.5%,位居全國第四。全省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首次破千戶,達到1029戶,位居全國榜首,相當于10個浙江人里就有一個在創業。全省每千人擁有企業33.2戶,該項指標已超越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
來自溫州、從事皮具行業的陳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浙江因為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較小,再加上靠海,所以很多人就走出浙江,到省外甚至國外各地經商。這種情況下,浙江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很多浙江人都有一種“寧為雞頭、不當鳳尾”的精神,寧愿自己當個小老板,也不愿意到大企業里按部就班的上班。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浙江是我國經商氛圍最為濃厚的地方,每個人都想當老板。浙江的區域發展比較均衡,縣域經濟、產業集群最為發達,城鄉差距最小。另外,政府提供的高效服務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辦企業的時間成本、交易成本都比較低。
這其中,今年以來浙江力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創業投資增添新動力。通過梳理規范全省統一的辦事事項和流程指南、全面清理擅設的工商登記前置條件、落實便利化登記服務舉措、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推行“證照聯辦”審批模式等。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系列舉措,進一步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84.4萬戶,同比增長18.2%,高出全國同期1.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企業28.4萬戶,同比增長25.4%,高出全國同期12.9個百分點,日均登記量4262戶,比去年同期每日增加登記量657戶,同比增長18.2%。
從地區分布來看,浙江市場主體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占比近六成。截至9月底,杭州、寧波、溫州、臺州四大沿海城市共有在冊市場主體322.5萬戶,占全省市場主體總量56.1%。1-9月份新設市場主體47.3萬戶,占比56%,其中新設企業數量17.8萬戶,占比62.4%。
在浙江東部沿海地區持續發展的同時,(浙江)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金華地區1-9月份在冊市場主體總數和新設數均已接近溫州,新設企業數量已大幅超過溫州。
杭州灣引領研發投入
在市場主體數量屢創新高的同時,浙江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創新研發投入也快速增長。
浙江省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文章稱,經測算,2016年全省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為10824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15.1%,高于同期GDP現價增速6.6個百分點。“三新”經濟總量占全省GDP的22.9%,比重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對GDP現價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6%。
據《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6)》,浙江區域創新能力列江蘇、廣東、北京和上海之后連續居全國第5位,國內科技綜合實力(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列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和廣東之后居全國第6位。據2016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評估報告,浙江省信息化發展指數達95.89,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3位、省區第1位
在研發投入方面,浙江R&D經費投入總量于2015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16年達到1131億元,列廣東、江蘇、山東、北京之后居全國第5位,比201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4.8%;R&D經費與GDP之比為2.39%,老口徑列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之后居全國第6位,省區第3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35個百分點
浙江省統計局的文章指出,目前以“阿里系、浙商系、高校系、海歸系”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新四軍”正在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雙創”的中堅力量。
這其中,環杭州灣的幾個地市杭州、寧波、紹興、湖州和嘉興無論是每萬人擁有的研發人員數量,還是研發投入強度都在浙江省內領先。在研發經費方面投入方面,目前浙江共有4個城市突破了100億,分別是杭州(346.4億),寧波(206.8億)、紹興(112.9億)和嘉興(105.8億)。
在研發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方面,杭州以3.13%位居榜首,嘉興(2.81%)、湖州(2.64%)緊隨其后,寧波和紹興也都達到或超過了2.40%。相比之下,其他地市都低于2.11%的全國水平。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杭州灣幾個城市的研發投入強度高,這主要與產業結構有關。杭州灣地區現在的智能制造、信息經濟、高新技術產業比較發達,無論是國有、外資還是民企都主要聚焦高端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做的比較好,與國外的科技研發的交流和聯系也比較多。此外,嘉興、湖州和紹興雖然只是普通地級市,但是因為離上海、杭州這些大都市近,也更容易延攬到科技研發人才。
胡稅根說,杭州灣外的其他區域如溫州、臺州等地雖然民營經濟也十分發達,但是產業結構上仍是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利潤薄,對研發的投入也較少。此外這些地方本身的高校、人才資源也比較少,加上距離上海、杭州等中心大都市距離較遠,高端研發人才較少,因此整體的研發投入強度也比較低。